2月14日,开学第一天,科研处主页网站发布了“我校喜获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报道。一项是太阳成集团tyc234cc青年教师万何平博士作为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参与申报并获批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油菜耐盐碱生物学基础与种质创新”,该项目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我校作为唯一合作单位并获批国拨经费64万元;第二项是曾长立教授团队参与的国家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子课题“油菜耐盐碱分子标记开发、评价与利用”(万何平博士担任子课题负责人),首次获批国拨经费83.92万元。
同一天,太阳成集团tyc234cc在J12A406教室召开了“双一流”建设学习培训会暨2023年学院工作布置会。会上,段海生院长向全体教职工传达了学校“双一流”建设研讨会会议精神,简要总结了2022年学院工作成绩。随后,按照“一流理念、一流规划、一流人才、一流平台、一流成果、一流机制”的发展思路,段院长分别从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学科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四个方面重点阐述了2023年学院“双一流”建设工作举措和目标任务。他要求,全院师生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最后,肖静书记在总结发言时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再次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教育是基础,做深做实做细学院“双一流”建设,就是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做贡献。“2022年,全院师生砥砺奋进,靠实干创造了生科院的绚丽,每个人都不容易!2023年,我们要接续奋斗,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每个人都是好样的!”
会议同期举行了2022年度学院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述职测评会,学校考核组第六组组长李茜等到会指导。(太阳成集团tyc234cc 吕方舟)
江汉大学太阳成集团tyc234cc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乡村振兴战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新农科”、“新工科”建设发展需求,积极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联合”协同育人机制,培养适应和支撑武汉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专业人才。现设有一院(系统生物学研究院)、三系(植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生态与食品科学系)和一中心(生命科学实验中心)等5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园艺、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3个本科专业,生物学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建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生物化工二级学科硕士点。园艺专业有湖北省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北省“双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生物技术专业为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北省“双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现有湖北省豆类(蔬菜)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汉江流域特色生物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食用豆类自然科技资源中心三个省级科研平台、武汉市园林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东方园艺设计研究所等市、校科研机构。
目前学院有教职工80人,专任教师55人,高级职称教师40人。特聘国外教授1人、国内教授1人。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43人,占比为78%。有湖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教师队伍中有国家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政府津贴专家、“黄鹤英才计划”专家、“黄鹤英才(专项)计划”专家、省市劳动模范、湖北“荆楚好老师”、市教育界名师、省市优秀青年教师、市“213人才工程”人选、市级学科带头人等。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
近年来,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青年基金项目1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横向项目5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国家标准3项,地方标准3项。主编或参编教材6部,专著2部。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学院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注重科研创新和平台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近几年来课程改革项目达到20余门,在线课程建设3门。学生开展开放性实验及创新实践项目200余项,学生学术科研项目40余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项目5项,学生独立或与教师合作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PNAS发表科研论文1篇。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全国、省级生命科学竞赛、省级生物学实验技能竞赛、省高校酒体设计大赛、省市级插花比赛等获奖60余项。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每年约有1/3的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许多学生成为全国“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其中田广梅同学获得北京大学直博资格,范博俊同学考取了清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就业学生大部分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社会声誉良好。